導讀?
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ROS可能通過增加胎盤中的血管生成,實際上有助于防止先兆子癇。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多達8%的孕婦會發生被稱為先兆子癇的病癥,這種疾病的特征是孕婦子宮血管收縮,阻礙給胎兒輸送血液和氧氣。之前的研究活性氧(ROS)在啟動這種無法治療的處境方面發揮了作用,由于先兆子癇在全球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死胎率為5%,因此一些臨床試驗試圖通過靶向ROS來降低先兆子癇的風險,但治療后的結果并不理想,一些孕婦甚至會出現更糟糕的結果。
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ROS可能通過增加胎盤中的血管生成,實際上有助于防止先兆子癇。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文章作者,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研究科分子生物學家Norio Suzuki表示,這一結果“與研究人員預期的完全相反”。早期的研究表明,在先兆子癇患者的胎盤中,ROS會出現積累,“然而這項研究的數據表明,先兆子癇小鼠模型中ROS積累能誘導胎盤血管生成,并改善了母親和胎兒的狀況”。
Suzuki等人利用基因修飾的小鼠,發現Keap1-Nrf2這一誘導解毒和抗氧化酶表達的途徑“對于保護器官免受多種疾病的損害至關重要,”他解釋說。由此他們希望了解這一系統是否也可能參與了先兆子癇。
結果發現在誘導先兆子癇的小鼠中使Keap1-Nrf2系統失活,會導致更高水平的ROS,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動物改善了血管形成。小鼠母親及其胎兒的癥狀和死亡風險降低了。相反如果激活這一途徑就會導致死亡率上升和流產率上升。
雖然ROS調節胎盤血管發生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但Suzuki指出,這一結果表明,氧化應激對孕婦健康可能是很重要的,這種抗氧化系統未來有可能可以用于先兆子癇的治療。
但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Guillermina Girardi卻表示了針對Suzuki等人采用的小鼠模型的擔憂,指出嚙齒動物不一定與人體相同,前者不知道是否存在異常的滋養層細胞侵入母體子宮,而這被認為是先兆子癇特征高血壓出現的主要原因。
對此,Suzuki也承認他和他的同事使用的小鼠模型的局限性,但也強調在先兆子癇的其它小鼠模型中檢測ROS的重要性,他說:“使用動物模型的研究總存在局限性,不可能在一篇論文中解釋關于動物模型的一切,”他說,“但沒有我們的小鼠模型,ROS對先兆子癇的這種改善作用也不會被發現。”
本文轉載自“生物通”。
- 【Nat. Neurosci.】傲雪凌霜!馬普所揭示機體應對負面情緒的環路機制
- 【Science】信息樞紐!前額葉皮層調控安全飲食的神經環路機制
- 【Nature Neuroscience】無副作用!外側韁核介導嗎啡戒斷反應的分子、環路機制
- 【Neuron】不盡相同!詳解美食與美酒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經環路機制
- 科學新發現:肝細胞癌轉移新機制—YY1復合體結合QKI超級增強子促進HCC的EMT進程
- 拒絕藥物成癮! 科學揭秘激活成癮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
- 【Science】適者生存!適應高危環境,5-羥色胺神經系統很關鍵
- 【Nature Neuroscience】你為何如此嗜睡?藍斑給你答案!
- 【Neuron】 新靶點!解析抑郁神經環路機制
- 【Nature】吸煙、手機、游戲上癮,你緣何無法戒除它們?
- 【Nature】新知:海馬-伏隔核突觸傳遞可塑性調控獎賞行為
- 【Nature】疼痛,我們為什么會去撫摸?
- 【Nature】生存法則:多巴胺助你趨利避害!Kay M. Tye組最新工作
- 【雙11發布】下一代鈣敏感蛋白jGCaMP7 & jRGECO1a已至
- 【Science】除了覺醒,丘腦如何控制聯合學習
- 【Nature Neuroscience】重大突破:“出恭”是怎么控制的?
- 【Autophagy】科學新發現——吸煙會引起骨質疏松?
- Cell 新發現:解“秘”--腸道蠕動紊亂的“元兇”
- “無限聯想”--大麻素受體CB1R的新功能
- 【Nature Neuroscience】“快樂分子”多巴胺幫你規避危險信號
- 【NAT CELL BIOL】:新發現!m6A調節AKT信號促進子宮內膜癌的致瘤性
- 【Oncogene】強強聯合:LSD1抑制劑與PD-1單抗聯手碾壓乳腺癌細胞
- 為什么要進行慢病毒包裝
- 利用腺相關病毒治療慢性肺病基因療法
- 【Nature Medicine】“低頭族”的福音,科學家解開”眼癢“之謎
- 【Nature Medicine重磅】出生即重獲新生!AAV基因治療給遺傳病患兒帶來希望
- 【Science新知】食欲調控,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 【Science】“酒鬼”的福音:酒精成癮的基因靶點被發現
- 【Nature Medicine】曲線救國,抑制小膠質細胞緩解帕金森
- 【Nature】蜂蜜or苦瓜,你的選擇如何做出?
- CRISPR/Cas9:技術特點是什么
- 【Nature Medicine】你用心呵護的免疫系統可能正在導致你的肥胖
- 【Cell】負能量爆棚、煩躁不安!你為何需要多聊天?
- 【Neuron】人,為什么會產生共情?
- 【Science】新技術:dual-eGRASP帶你找回大腦最深處的記憶
- 【Nature子刊】中科院徐林:記憶的快速泛化由左右腦的聯系控制
- 【Cell Metabolism】夢想成為“吃不胖的瘦子”,家中常備肌酸
- 【Nature】失眠者的福音!科學家發現了促進睡眠的神經元
- Cancer cell、Cell、Nature接連喜訊,維生素C再次登上抗癌“神壇”!
- 【Science】癢呀,環路呀,反正有大把時光!
- 【Nature Neuroscience】抑癌基因體內功能篩選新辦法:AAV+CRISPR突變庫!
- 【Cell Metabolism】胖子不想運動是有原因的!
- 【Science】爭議?重磅!化學遺傳技術DREADD的絕佳配體竟不是CNO!
- 【Nature Cell Biology】胖子愁事多!肥胖竟能促進癌細胞轉移!
- 【Nature】精準醫療時代已來臨,首個個體化癌癥疫苗臨床效果顯著
- 為啥給別人花錢更幸福?這篇Nature子刊論文有了答案
- 草莓中有一種天然產物能減緩衰老引起的智力衰退
- 嵌合型胚胎成功妊娠?“底線”取決于染色體異常程度
- Nature子刊:新研究發現兩種藥物或可阻斷癌癥轉移
- Science子刊挑戰傳統觀點:ROS到底是促發還是抑制先兆子癇
- 魔剪CRISPR再獲突破,這個“首次”有望產生全新抗癌療法!
- HIV 免疫療法獲重大突破,一覽最新研究進展
- 《Nature》文章帶你換個角度理解“為什么細胞過密,狀態就不好了?”
- 【Nature重磅】當你期待獎勵時,小腦如何活動?
- 科學家發現讓癌細胞“自我毀滅”的機制
- 專家指路:如何追上CRISPR技術快速發展的腳步?
- Science:顛覆認知,大腦的計算能力要高 10 倍以上
- Nature深度好文:女神告訴你,CRISPR讓CAR-T繼續“開車”
- 升級!光遺傳技術操控突觸受體
- 塵埃落定!張鋒團隊贏得CRISPR關鍵專利之爭
- Trends系列綜述:神經系統居然也參與腫瘤生長
- Science子刊:細菌殺死癌癥?
- Cell:利用CRISPR繪制癌細胞必要基因圖譜
- PNAS:大腦膽固醇缺乏不僅影響神經功能,還破壞機體代
- 2017年值得關注的對抗癌癥的4種病毒
- 2016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 盤點:2016年腫瘤熱門事件Top10
- 《柳葉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
- 張鋒再發CRISPR新突破!“魔剪”可實現同時編輯4個基因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不斷創新的“醫學人生”
- Nature特刊刊登6篇關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綜述,為您逐一解說
- FDA批準康柏西普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 Science:癌細胞“永生”的遺傳開關
- 人類“垃圾RNA”有重要作用——促進翻譯
- Nature:研究者發現治療癌癥的新靶標
- Nat Neurosci:美科學家發現與自閉癥有關的microRNA
- 著名院士Nature重要發現:調控免疫的lncRNA
- 中科院團隊解析新一代CRISPR系統
- Cell光遺傳學重要成果:三年顛覆一個舊理論
- 2篇【Nature子刊】:為預防家族性癌癥支招,朱莉也許并不用切術乳房和卵巢
- 2016年SCI影響因子報告全新發布!
- Nat Methods:在不同物種中比較不同Cas9蛋白激活物的基因激活潛力
- 【Science & Nature共聚焦】CRISPR治病還為時尚早?最新“十大專利”張鋒占6個
- 中國最年輕院士邵峰Cell子刊發表免疫新成果
- Nature發布CRISPR-Cas重要研究發現
- 財政部:中央本級預算124億給醫療,將花在哪兒?
- 600億計劃,精準醫學第一階段重點研究方向解讀
- Nature子刊:科學家用基因編輯獲得抗病豬
- 2月冷泉港 5大熱門實驗技術
- 解開癌癥之謎:癌細胞如何形成腫瘤?
- 老板喊你回來!2016年給實驗室PhD們的15個建議
- CRISPR:走出臨床轉化第一步 治療眼疾
- 重磅藥物來襲!2016年將上市10大生物藥與小分子藥物
- 解開癌癥之謎:癌細胞如何形成腫瘤?
- Nature: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構建自閉癥猴模型
- 2015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公布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在多不飽和脂肪酸遺傳易感基因研究獲進展
- Cell:2015年十大最佳論文發布!(細胞重編程、CRISPR、基因組3D圖譜、癌癥類器官……)
- Nature Methods: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八大技術
- 6億!973計劃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經費公示
- 重磅回顧!2015年“魔剪”CRISPR技術重大突破 TOP30